导语杭州配资平台
C计划联合主创叶明欣,与自己丈夫均毕业于北京大学,从小学开始就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,是别人眼中妥妥的“学霸”。但儿子皮皮在小学一年级期末考时,100个生字只认识10个,也暂未展示出较强的自学能力。在震惊、困惑,甚至爆发多次亲子冲突后,明欣开始反思:我的教育底线是什么?我最看重孩子身上哪一点?
今天C计划与你分享北大学霸明欣与“学渣”儿子皮皮的故事。在我们对明欣采访的过程中,她也讲述了这段心路历程。坚守底线,接纳现实并不是容易的事。情绪起伏、争吵、希望与失望反复交替,也时有发生。但或许正是孩子与父母的“反差”,让我们有了真正理解“接纳”的契机,并在这过程中历练爱,践行爱。
叶明欣
C计划联合创始人,毕业于北京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。曾从事法律实务工作和政策倡导工作多年,专业培养儿童和成人的理性思考、批判性思考能力。
皮皮(明欣的儿子)从小接触的比较多的是“快乐教育”,他在上小学之前,没有专门去上过学前班、幼小衔接班等等。我当时认为他跟着学校正常进度就可以了。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,第一个学期他要认100个生字,结果他只认得其中10个字。我当时很惊讶,因为我自己从小学习是不需要人管的。我默认了皮皮也应该自己去发展自我管理能力、自学能力。不需要未来怎么样,只要掌握基本的技能即可。但一个学期下来,认识生字这个结果让我非常惊讶,从此以后我对他的学习有比较多的干预。
在这个过程中有非常多的亲子冲突。比如一个字教他写了很多遍,但换个场景,他就不会使用了。有很多这样让我“震惊”的时刻。我慢慢意识到,如果持续冲突下去,亲子关系可能会有崩溃的一天。我之前也读过不少亲子教育书籍,在C计划做一线研发和教学,也给家长做过很多指导。但我发现:我是不是就是书中的反面教材呢?教别人很容易,但当自己遇到困境时,第一反应更多出于本能情绪:沮丧、挫败。而这些都会导致亲子关系恶化。所以后来我慢慢去调整自己。
/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剧照/
我会想:对于皮皮来说,什么样的学习节奏、方法才是适合他的?我原来以为:不要求孩子考高分,超前学,你能跟上教材进度就可以了。我当时觉得这就已经是非常“不鸡娃”了。但后来我发现这个标准可能还是高了。因为每个孩子都不一样,我们要十几亿人用同一套教材,希望他按照同样的节奏、步骤去学,还达到一样的学习效果,这有点过于理想化了,对很多孩子来说不一定合理。
比如说他不会写某些字,我后来了解到为什么不会写的原因是,皮皮一定要搞清楚这个字的逻辑才容易记下来。他最早在幼儿园学习的山、水、耳、目、口,因为是象形字,他很容易就学会了。但有大量的中文字因为演变历史悠久,看不出最初的造字逻辑,形和义不相关,所以皮皮记不住。比如“医生”的“医”字,为什么要这么写?我带着皮皮去查汉字的起源。原来“医”字有一种解释,说最早来源是在古战场上,有一个人背着筐去为受伤的士兵把箭(矢)取出来,演化为救死扶伤的含义。
也是在查字的过程中,我意识到自己的浅薄:我小时候学习汉字的方法,就是快速地去背。你知道这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写法、用法就可以了。这样的方法可以帮助速成所谓的“学霸”。但对于小朋友来说,他有一个深层地,慢慢理解背后逻辑的过程。现代社会追求高效率,然后给不符合某些主流标准的表现,贴上“学渣”的标签。如果我不珍视他自己的思考价值,强硬地根据主流标准追求速度,就会打破他的节奏。这就涉及到我们教育理念的底线:我到底是要求皮皮,在一年内达到班里的平均水平,但代价是长期亲子关系变得更差,皮皮的自信心受影响?还是告诉皮皮可以慢慢来,爸妈都支持你,相信他到了后面阶段,可以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?所以我后来带着他去看一些字背后的源流、特点,帮助他慢慢掌握;他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文字的记忆能力也在提高。
/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剧照/
我们很幸运:任教老师很有经验,知道每个孩子的起步节奏就是不一样。老师让皮皮慢慢来,会给一些针对性的支持;也会给家长吃定心丸,分析小学阶段一共的识字量,看到后面还有不断复习和练习的充分空间。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皮皮的状态越来越好。在家里我们会有一些督促,比如他文字偏弱,我们会安排他在寒暑假刻意做一些练习,比如写日记后订正错别字等等。孩子自己整体的信心也在慢慢回归。如果因为他的作业情况,而贬低、否定他,他的状态反而会更差。
教育不会一帆风顺,接纳的过程是有反复的。在小学三年级的时候,我和他爸爸有时教他不会的数学题时,教好多遍还是不会,很容易发生新一轮的亲子冲突。他当时的状态很差,有一次老师主动来跟我们沟通,说皮皮今天在学校里有一道数学题没做出来,就崩溃大哭。这其实提醒了我们:我们把压力传导给皮皮了。他并不是不想做好这件事,而是他能力不足。有的孩子可能在课上听老师讲一遍就会了,他确实需要更多时间;家里家长又从大人角度讲得比较抽象,他还需要更多具像化的演示。
其实所有孩子他都想要表现好,想做好,没有人想成为人群里被看低的那一个。但基本上都是能力不足。或者有时家长觉得孩子态度不好,抵触学习,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,他在能力不足情况下给自己撑起一个自尊防御的这样的一个保护伞。
/《佐贺的超级阿嬷》剧照/
所以在那次后我又去反思:原来好像走上正轨了,但出现新问题时,人很容易又本能地掉入新的漩涡里。所以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不断往复,不断螺旋式上升的过程。要让自己再回到底线上:绝对要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。我接触过不少父母学历都很高的家庭,孩子本身有很多奇思妙想,但往往同时又承担着很大的压力。如果我们只是用传统的单一标准,比如学习好不好,排名高不高,去要求他们,其实会给他们的人生造成很多限制。
我自己都要不断地去学习,去拿掉过去很多“小镇做题家”在我身上的烙印。我觉得这个过程很辛苦,那我不应该再让皮皮又去一模一样过一遍,他应该过他自己的人生,只是说看我们怎样更好地去支持他。
今年9月开学,皮皮升五年级了。他不是成绩拔尖的学生,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就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孩子。但他对待学习态度认真,有自己的学习节奏,也热情地拥抱各种兴趣爱好。比如他很爱画画,他的画画也会拿奖。当然我们不是要以“是否拿奖”作为客观标准来衡量,只是说皮皮在这方面会找到自己的成就感。写字可能还是他的相对弱项,但在语言表达、思辨能力方面,他还是不断给了我们一些惊喜。
因为他读的是创新学校,没有太多小升初的压力,但他也常常会想:我以后会不会要考大学?受到社会的影响,他自己是有这样一个压力意识在的。但我觉得他每天都做一些积累,思考,跟着学校一个基本的要求,逐步往上走,我还是坚定地相信皮皮能长成自己喜欢的样子,也相信皮皮在未来能自食其力,这样就是可以的了。
编辑:南木
排版:花世
喜欢这篇文章?欢迎分享给更多朋友~
关注C计划
分享更多理性的声音
C计划9年潜心打磨一门课
C计划思辨直播课, 以批判性思维和经典书深度阅读为核心,帮助孩子懂阅读、爱思考、善沟通、会选择、负责任,适合小学一年级到高中学生。
本周已经开课啦,L7-8说理课还有部分插班名额点击这里,还有机会加入 ⬇
聚丰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